Fluidr
about   tools   help   Y   Q   a         b   n   l
User / Ultima_Bruce / Sets / 豐原慈濟宮
94 items

  • DESCRIPTION
  • COMMENT
  • MAP
  • O
  • L
  • M

位於豐原市中正里中正路179號,豐原市自從清朝雍正、乾隆時代起,已由平埔族易手漢人,並逐漸發展成市街,中國傳統市街多以廟宇為中心,再向四周拓展豐原市也是如此,最初的市街就是以慈濟宮為中心,開始形成,而有今日之市貌 。


現今慈濟宮山門

舊日豐原有土墩三處,相傳是大甲溪的漂砂形成的,較大一處在慈濟宮西側,形狀似葫蘆,因而稱為葫蘆墩,豐原之開發,肇始於此。如今,葫蘆墩隨市區開發已被破壞無遺,僅留下中正路旁一處小土堆,供人憑敬。

慈濟宮創建於何時,無據可考,約在清朝雍正之間,蓋張達京、廖朝孔開築葫蘆墩上下碑圳在彼時也。據傳有位少林高僧,由湄洲朝天宮恭請聖母神像三尊由台灣西海岸之良港梧棲登陸,肩上擔負著神像及行李,行至慈濟宮現址稍憩,要前往東勢或苗栗,將神像及行李擔起時,卻無法將神像提動,於是他便向聖母叩拜求聖筊,奉示要在現址鎮座,因此他便建兩、三間茅屋奉祀。當時治安要靠地方自衛,少林高僧便收徒授藝,漸漸慕名而來者眾多,此地也由幾間茅屋形成部落而成富春鄉,發展成為現在的豐原市。經歷代主持經營已初具大廟規模。

迨光緒五年,中部名宿「街長伯」林振芳,因慈濟宮年久失修,有傾圮之憂,登高一呼,發起重修改築,廟基由此肇始。今日慈濟宮後殿兩側拱門門額尚存,當年改築時所題「光緒己卯、慧眼、心澄、花月重建」字,後殿神案也題有「光緒庚辰陸年建修慈濟宮置」。

光緒二十一年,日軍據台曾一度被充為學校,迨民國元年地方士紳倡議修繕,推舉林慶通總代申請,募集二萬四千元,民國六年,公選張麗俊為總理開始修繕工作,整建工作長達九年,於民國十四年冬天竣工,耗時雖久而整體廟貌具已完全,如龍柱、石獅、石壁雕刻、花鳥柱、羅漢柱等........。又於民國五十四年第二屆管理委員會再度發起整修,爾後歷經數次整修,皆能顧及原有廟貌,風格依舊。民國七十年整修兩側殿,屋頂並增建前兩側鐘鼓樓,民國七十三年再增建廟口大牌樓。


慈濟宮坐南朝北,佔地達數百坪,埕場廣闊,兩側四株老榕,枝葉茂盛,廟口一對銅鑄獅子氣宇軒昂,仿照北京故宮天安門,護門獅的造型,氣派十足,全廟建築是三殿兩護龍式,前殿廟門分置四個門枕石雕以虎、象、獅、豹、花、鳥,樸拙可愛,兩側石壁各有龍、虎、人物堵下圍更分置雌虎爐圖案及其生動,前殿樑柱掛有橫匾:「海陸靖綾」,字體狂運,頗為生動活潑。宮內匾額頗多,而且以大著稱,正殿神龕上的樑柱有十餘尺大匾上書「海國安瀾」,其下有「海不揚波」,匾也有九餘尺。匾額非但以大著稱,更為許多名人所題,如「雍正四年神昭海表、御書」、「同治辛末年,明德馨香、甲子科舉人吳子光敬立」古匾,歷任省政府主席黃杰、陳大慶、林洋港、前副總統謝東閔、前副總統(現任總統)李登輝先生等各有墨寶,留置樑柱。慈濟宮前殿丹墀左右有聯:「慈愛在人間屹鳥閩花當被澤,濟施滿天下梯山航海盡霑恩」是前清工部侍郎丘逢甲親撰,另有「慈孝成神想當年白日化身香骨長留湄洲,濟施謂聖看終古紫雲護駕仁恩普被葫墩」木刻聯,後殿方石殿柱:「觀感匪遙舉眼金剛空色相,音容婉在誠心木偶獻慈悲」隸書聯。神龕聯:「雲結羅漢風吹移步入西天,雪作觀音日照化身歸南海」等,莫不是絕妙好辭,而且筆力猶勁、正、草、隸具一堂,儼然書法展示,令人目不暇給,宮內有兩對石柱與別處截然不同,一對立在前殿,上刻花鳥、鳳凰,一對分置後殿,刻十八羅漢,兩對石柱彫琢精美細緻,極其精彩。

慈濟宮前殿供奉天上聖母,湄洲媽祖奉祀神龕前置有清嘉慶十九年的大神案。兩側配祀千里眼、順風耳,彫刻俊美,是名匠陳駿檉的手筆,後殿主祀觀世音菩薩,配祀地藏王、地母娘娘、玉皇大帝、三官大帝、釋迦佛祖等諸神,兩側殿廊分置十八羅漢,造型生動,各具神態,是難得的藝術品。據說十八羅漢與觀世音菩薩、兩側護室的神農大帝、福德正神、關聖帝君等神像,都出自於唐山名師巧手。後殿丹墀處有山景水池等,是民國六十三年增建,假山植以花草,綠意扶疏,別具生趣,兩側殿廊一對書卷窗,石窗配以石刻竹節窗欄,分別書有「聽松風」「觀水月」分外雅緻。



慈濟宮兩側偏殿天井盡頭,分祀三山國王、註生娘娘。右廡為「漢壽亭」奉祀關聖帝君,左廡「稻香殿」供奉神農大帝,左廂是文昌殿,主祀文昌帝君,配祀國姓公、巧聖先師、司命灶君,右廂「伽藍殿」主祀城隍爺、配祀福德正神及諸位開山始祖祿位,後殿東南側蓋有慈濟大樓,一樓商場,二、三、四、五樓分置禪房,地下室則設立圖書館。

Tags:   慈濟宮 天上聖母 湄洲媽祖 奉祀神龕 清嘉慶 大神案 千里眼 順風耳 祀觀世音菩薩 地藏王 地母娘娘 玉皇大帝 三官大帝 釋迦佛祖 十八羅漢

  • DESCRIPTION
  • COMMENT
  • MAP
  • O
  • L
  • M

位於豐原市中正里中正路179號,豐原市自從清朝雍正、乾隆時代起,已由平埔族易手漢人,並逐漸發展成市街,中國傳統市街多以廟宇為中心,再向四周拓展豐原市也是如此,最初的市街就是以慈濟宮為中心,開始形成,而有今日之市貌 。


現今慈濟宮山門

舊日豐原有土墩三處,相傳是大甲溪的漂砂形成的,較大一處在慈濟宮西側,形狀似葫蘆,因而稱為葫蘆墩,豐原之開發,肇始於此。如今,葫蘆墩隨市區開發已被破壞無遺,僅留下中正路旁一處小土堆,供人憑敬。

慈濟宮創建於何時,無據可考,約在清朝雍正之間,蓋張達京、廖朝孔開築葫蘆墩上下碑圳在彼時也。據傳有位少林高僧,由湄洲朝天宮恭請聖母神像三尊由台灣西海岸之良港梧棲登陸,肩上擔負著神像及行李,行至慈濟宮現址稍憩,要前往東勢或苗栗,將神像及行李擔起時,卻無法將神像提動,於是他便向聖母叩拜求聖筊,奉示要在現址鎮座,因此他便建兩、三間茅屋奉祀。當時治安要靠地方自衛,少林高僧便收徒授藝,漸漸慕名而來者眾多,此地也由幾間茅屋形成部落而成富春鄉,發展成為現在的豐原市。經歷代主持經營已初具大廟規模。

迨光緒五年,中部名宿「街長伯」林振芳,因慈濟宮年久失修,有傾圮之憂,登高一呼,發起重修改築,廟基由此肇始。今日慈濟宮後殿兩側拱門門額尚存,當年改築時所題「光緒己卯、慧眼、心澄、花月重建」字,後殿神案也題有「光緒庚辰陸年建修慈濟宮置」。

光緒二十一年,日軍據台曾一度被充為學校,迨民國元年地方士紳倡議修繕,推舉林慶通總代申請,募集二萬四千元,民國六年,公選張麗俊為總理開始修繕工作,整建工作長達九年,於民國十四年冬天竣工,耗時雖久而整體廟貌具已完全,如龍柱、石獅、石壁雕刻、花鳥柱、羅漢柱等........。又於民國五十四年第二屆管理委員會再度發起整修,爾後歷經數次整修,皆能顧及原有廟貌,風格依舊。民國七十年整修兩側殿,屋頂並增建前兩側鐘鼓樓,民國七十三年再增建廟口大牌樓。


慈濟宮坐南朝北,佔地達數百坪,埕場廣闊,兩側四株老榕,枝葉茂盛,廟口一對銅鑄獅子氣宇軒昂,仿照北京故宮天安門,護門獅的造型,氣派十足,全廟建築是三殿兩護龍式,前殿廟門分置四個門枕石雕以虎、象、獅、豹、花、鳥,樸拙可愛,兩側石壁各有龍、虎、人物堵下圍更分置雌虎爐圖案及其生動,前殿樑柱掛有橫匾:「海陸靖綾」,字體狂運,頗為生動活潑。宮內匾額頗多,而且以大著稱,正殿神龕上的樑柱有十餘尺大匾上書「海國安瀾」,其下有「海不揚波」,匾也有九餘尺。匾額非但以大著稱,更為許多名人所題,如「雍正四年神昭海表、御書」、「同治辛末年,明德馨香、甲子科舉人吳子光敬立」古匾,歷任省政府主席黃杰、陳大慶、林洋港、前副總統謝東閔、前副總統(現任總統)李登輝先生等各有墨寶,留置樑柱。慈濟宮前殿丹墀左右有聯:「慈愛在人間屹鳥閩花當被澤,濟施滿天下梯山航海盡霑恩」是前清工部侍郎丘逢甲親撰,另有「慈孝成神想當年白日化身香骨長留湄洲,濟施謂聖看終古紫雲護駕仁恩普被葫墩」木刻聯,後殿方石殿柱:「觀感匪遙舉眼金剛空色相,音容婉在誠心木偶獻慈悲」隸書聯。神龕聯:「雲結羅漢風吹移步入西天,雪作觀音日照化身歸南海」等,莫不是絕妙好辭,而且筆力猶勁、正、草、隸具一堂,儼然書法展示,令人目不暇給,宮內有兩對石柱與別處截然不同,一對立在前殿,上刻花鳥、鳳凰,一對分置後殿,刻十八羅漢,兩對石柱彫琢精美細緻,極其精彩。

慈濟宮前殿供奉天上聖母,湄洲媽祖奉祀神龕前置有清嘉慶十九年的大神案。兩側配祀千里眼、順風耳,彫刻俊美,是名匠陳駿檉的手筆,後殿主祀觀世音菩薩,配祀地藏王、地母娘娘、玉皇大帝、三官大帝、釋迦佛祖等諸神,兩側殿廊分置十八羅漢,造型生動,各具神態,是難得的藝術品。據說十八羅漢與觀世音菩薩、兩側護室的神農大帝、福德正神、關聖帝君等神像,都出自於唐山名師巧手。後殿丹墀處有山景水池等,是民國六十三年增建,假山植以花草,綠意扶疏,別具生趣,兩側殿廊一對書卷窗,石窗配以石刻竹節窗欄,分別書有「聽松風」「觀水月」分外雅緻。



慈濟宮兩側偏殿天井盡頭,分祀三山國王、註生娘娘。右廡為「漢壽亭」奉祀關聖帝君,左廡「稻香殿」供奉神農大帝,左廂是文昌殿,主祀文昌帝君,配祀國姓公、巧聖先師、司命灶君,右廂「伽藍殿」主祀城隍爺、配祀福德正神及諸位開山始祖祿位,後殿東南側蓋有慈濟大樓,一樓商場,二、三、四、五樓分置禪房,地下室則設立圖書館。

Tags:   慈濟宮 天上聖母 湄洲媽祖 奉祀神龕 清嘉慶 大神案 千里眼 順風耳 祀觀世音菩薩 地藏王 地母娘娘 玉皇大帝 三官大帝 釋迦佛祖 十八羅漢

  • DESCRIPTION
  • COMMENT
  • MAP
  • O
  • L
  • M

位於豐原市中正里中正路179號,豐原市自從清朝雍正、乾隆時代起,已由平埔族易手漢人,並逐漸發展成市街,中國傳統市街多以廟宇為中心,再向四周拓展豐原市也是如此,最初的市街就是以慈濟宮為中心,開始形成,而有今日之市貌 。


現今慈濟宮山門

舊日豐原有土墩三處,相傳是大甲溪的漂砂形成的,較大一處在慈濟宮西側,形狀似葫蘆,因而稱為葫蘆墩,豐原之開發,肇始於此。如今,葫蘆墩隨市區開發已被破壞無遺,僅留下中正路旁一處小土堆,供人憑敬。

慈濟宮創建於何時,無據可考,約在清朝雍正之間,蓋張達京、廖朝孔開築葫蘆墩上下碑圳在彼時也。據傳有位少林高僧,由湄洲朝天宮恭請聖母神像三尊由台灣西海岸之良港梧棲登陸,肩上擔負著神像及行李,行至慈濟宮現址稍憩,要前往東勢或苗栗,將神像及行李擔起時,卻無法將神像提動,於是他便向聖母叩拜求聖筊,奉示要在現址鎮座,因此他便建兩、三間茅屋奉祀。當時治安要靠地方自衛,少林高僧便收徒授藝,漸漸慕名而來者眾多,此地也由幾間茅屋形成部落而成富春鄉,發展成為現在的豐原市。經歷代主持經營已初具大廟規模。

迨光緒五年,中部名宿「街長伯」林振芳,因慈濟宮年久失修,有傾圮之憂,登高一呼,發起重修改築,廟基由此肇始。今日慈濟宮後殿兩側拱門門額尚存,當年改築時所題「光緒己卯、慧眼、心澄、花月重建」字,後殿神案也題有「光緒庚辰陸年建修慈濟宮置」。

光緒二十一年,日軍據台曾一度被充為學校,迨民國元年地方士紳倡議修繕,推舉林慶通總代申請,募集二萬四千元,民國六年,公選張麗俊為總理開始修繕工作,整建工作長達九年,於民國十四年冬天竣工,耗時雖久而整體廟貌具已完全,如龍柱、石獅、石壁雕刻、花鳥柱、羅漢柱等........。又於民國五十四年第二屆管理委員會再度發起整修,爾後歷經數次整修,皆能顧及原有廟貌,風格依舊。民國七十年整修兩側殿,屋頂並增建前兩側鐘鼓樓,民國七十三年再增建廟口大牌樓。


慈濟宮坐南朝北,佔地達數百坪,埕場廣闊,兩側四株老榕,枝葉茂盛,廟口一對銅鑄獅子氣宇軒昂,仿照北京故宮天安門,護門獅的造型,氣派十足,全廟建築是三殿兩護龍式,前殿廟門分置四個門枕石雕以虎、象、獅、豹、花、鳥,樸拙可愛,兩側石壁各有龍、虎、人物堵下圍更分置雌虎爐圖案及其生動,前殿樑柱掛有橫匾:「海陸靖綾」,字體狂運,頗為生動活潑。宮內匾額頗多,而且以大著稱,正殿神龕上的樑柱有十餘尺大匾上書「海國安瀾」,其下有「海不揚波」,匾也有九餘尺。匾額非但以大著稱,更為許多名人所題,如「雍正四年神昭海表、御書」、「同治辛末年,明德馨香、甲子科舉人吳子光敬立」古匾,歷任省政府主席黃杰、陳大慶、林洋港、前副總統謝東閔、前副總統(現任總統)李登輝先生等各有墨寶,留置樑柱。慈濟宮前殿丹墀左右有聯:「慈愛在人間屹鳥閩花當被澤,濟施滿天下梯山航海盡霑恩」是前清工部侍郎丘逢甲親撰,另有「慈孝成神想當年白日化身香骨長留湄洲,濟施謂聖看終古紫雲護駕仁恩普被葫墩」木刻聯,後殿方石殿柱:「觀感匪遙舉眼金剛空色相,音容婉在誠心木偶獻慈悲」隸書聯。神龕聯:「雲結羅漢風吹移步入西天,雪作觀音日照化身歸南海」等,莫不是絕妙好辭,而且筆力猶勁、正、草、隸具一堂,儼然書法展示,令人目不暇給,宮內有兩對石柱與別處截然不同,一對立在前殿,上刻花鳥、鳳凰,一對分置後殿,刻十八羅漢,兩對石柱彫琢精美細緻,極其精彩。

慈濟宮前殿供奉天上聖母,湄洲媽祖奉祀神龕前置有清嘉慶十九年的大神案。兩側配祀千里眼、順風耳,彫刻俊美,是名匠陳駿檉的手筆,後殿主祀觀世音菩薩,配祀地藏王、地母娘娘、玉皇大帝、三官大帝、釋迦佛祖等諸神,兩側殿廊分置十八羅漢,造型生動,各具神態,是難得的藝術品。據說十八羅漢與觀世音菩薩、兩側護室的神農大帝、福德正神、關聖帝君等神像,都出自於唐山名師巧手。後殿丹墀處有山景水池等,是民國六十三年增建,假山植以花草,綠意扶疏,別具生趣,兩側殿廊一對書卷窗,石窗配以石刻竹節窗欄,分別書有「聽松風」「觀水月」分外雅緻。



慈濟宮兩側偏殿天井盡頭,分祀三山國王、註生娘娘。右廡為「漢壽亭」奉祀關聖帝君,左廡「稻香殿」供奉神農大帝,左廂是文昌殿,主祀文昌帝君,配祀國姓公、巧聖先師、司命灶君,右廂「伽藍殿」主祀城隍爺、配祀福德正神及諸位開山始祖祿位,後殿東南側蓋有慈濟大樓,一樓商場,二、三、四、五樓分置禪房,地下室則設立圖書館。

Tags:   慈濟宮 天上聖母 湄洲媽祖 奉祀神龕 清嘉慶 大神案 千里眼 順風耳 祀觀世音菩薩 地藏王 地母娘娘 玉皇大帝 三官大帝 釋迦佛祖 十八羅漢

  • DESCRIPTION
  • COMMENT
  • MAP
  • O
  • L
  • M

位於豐原市中正里中正路179號,豐原市自從清朝雍正、乾隆時代起,已由平埔族易手漢人,並逐漸發展成市街,中國傳統市街多以廟宇為中心,再向四周拓展豐原市也是如此,最初的市街就是以慈濟宮為中心,開始形成,而有今日之市貌 。


現今慈濟宮山門

舊日豐原有土墩三處,相傳是大甲溪的漂砂形成的,較大一處在慈濟宮西側,形狀似葫蘆,因而稱為葫蘆墩,豐原之開發,肇始於此。如今,葫蘆墩隨市區開發已被破壞無遺,僅留下中正路旁一處小土堆,供人憑敬。

慈濟宮創建於何時,無據可考,約在清朝雍正之間,蓋張達京、廖朝孔開築葫蘆墩上下碑圳在彼時也。據傳有位少林高僧,由湄洲朝天宮恭請聖母神像三尊由台灣西海岸之良港梧棲登陸,肩上擔負著神像及行李,行至慈濟宮現址稍憩,要前往東勢或苗栗,將神像及行李擔起時,卻無法將神像提動,於是他便向聖母叩拜求聖筊,奉示要在現址鎮座,因此他便建兩、三間茅屋奉祀。當時治安要靠地方自衛,少林高僧便收徒授藝,漸漸慕名而來者眾多,此地也由幾間茅屋形成部落而成富春鄉,發展成為現在的豐原市。經歷代主持經營已初具大廟規模。

迨光緒五年,中部名宿「街長伯」林振芳,因慈濟宮年久失修,有傾圮之憂,登高一呼,發起重修改築,廟基由此肇始。今日慈濟宮後殿兩側拱門門額尚存,當年改築時所題「光緒己卯、慧眼、心澄、花月重建」字,後殿神案也題有「光緒庚辰陸年建修慈濟宮置」。

光緒二十一年,日軍據台曾一度被充為學校,迨民國元年地方士紳倡議修繕,推舉林慶通總代申請,募集二萬四千元,民國六年,公選張麗俊為總理開始修繕工作,整建工作長達九年,於民國十四年冬天竣工,耗時雖久而整體廟貌具已完全,如龍柱、石獅、石壁雕刻、花鳥柱、羅漢柱等........。又於民國五十四年第二屆管理委員會再度發起整修,爾後歷經數次整修,皆能顧及原有廟貌,風格依舊。民國七十年整修兩側殿,屋頂並增建前兩側鐘鼓樓,民國七十三年再增建廟口大牌樓。


慈濟宮坐南朝北,佔地達數百坪,埕場廣闊,兩側四株老榕,枝葉茂盛,廟口一對銅鑄獅子氣宇軒昂,仿照北京故宮天安門,護門獅的造型,氣派十足,全廟建築是三殿兩護龍式,前殿廟門分置四個門枕石雕以虎、象、獅、豹、花、鳥,樸拙可愛,兩側石壁各有龍、虎、人物堵下圍更分置雌虎爐圖案及其生動,前殿樑柱掛有橫匾:「海陸靖綾」,字體狂運,頗為生動活潑。宮內匾額頗多,而且以大著稱,正殿神龕上的樑柱有十餘尺大匾上書「海國安瀾」,其下有「海不揚波」,匾也有九餘尺。匾額非但以大著稱,更為許多名人所題,如「雍正四年神昭海表、御書」、「同治辛末年,明德馨香、甲子科舉人吳子光敬立」古匾,歷任省政府主席黃杰、陳大慶、林洋港、前副總統謝東閔、前副總統(現任總統)李登輝先生等各有墨寶,留置樑柱。慈濟宮前殿丹墀左右有聯:「慈愛在人間屹鳥閩花當被澤,濟施滿天下梯山航海盡霑恩」是前清工部侍郎丘逢甲親撰,另有「慈孝成神想當年白日化身香骨長留湄洲,濟施謂聖看終古紫雲護駕仁恩普被葫墩」木刻聯,後殿方石殿柱:「觀感匪遙舉眼金剛空色相,音容婉在誠心木偶獻慈悲」隸書聯。神龕聯:「雲結羅漢風吹移步入西天,雪作觀音日照化身歸南海」等,莫不是絕妙好辭,而且筆力猶勁、正、草、隸具一堂,儼然書法展示,令人目不暇給,宮內有兩對石柱與別處截然不同,一對立在前殿,上刻花鳥、鳳凰,一對分置後殿,刻十八羅漢,兩對石柱彫琢精美細緻,極其精彩。

慈濟宮前殿供奉天上聖母,湄洲媽祖奉祀神龕前置有清嘉慶十九年的大神案。兩側配祀千里眼、順風耳,彫刻俊美,是名匠陳駿檉的手筆,後殿主祀觀世音菩薩,配祀地藏王、地母娘娘、玉皇大帝、三官大帝、釋迦佛祖等諸神,兩側殿廊分置十八羅漢,造型生動,各具神態,是難得的藝術品。據說十八羅漢與觀世音菩薩、兩側護室的神農大帝、福德正神、關聖帝君等神像,都出自於唐山名師巧手。後殿丹墀處有山景水池等,是民國六十三年增建,假山植以花草,綠意扶疏,別具生趣,兩側殿廊一對書卷窗,石窗配以石刻竹節窗欄,分別書有「聽松風」「觀水月」分外雅緻。



慈濟宮兩側偏殿天井盡頭,分祀三山國王、註生娘娘。右廡為「漢壽亭」奉祀關聖帝君,左廡「稻香殿」供奉神農大帝,左廂是文昌殿,主祀文昌帝君,配祀國姓公、巧聖先師、司命灶君,右廂「伽藍殿」主祀城隍爺、配祀福德正神及諸位開山始祖祿位,後殿東南側蓋有慈濟大樓,一樓商場,二、三、四、五樓分置禪房,地下室則設立圖書館。

Tags:   慈濟宮 天上聖母 湄洲媽祖 奉祀神龕 清嘉慶 大神案 千里眼 順風耳 祀觀世音菩薩 地藏王 地母娘娘 玉皇大帝 三官大帝 釋迦佛祖 十八羅漢

  • DESCRIPTION
  • COMMENT
  • MAP
  • O
  • L
  • M

位於豐原市中正里中正路179號,豐原市自從清朝雍正、乾隆時代起,已由平埔族易手漢人,並逐漸發展成市街,中國傳統市街多以廟宇為中心,再向四周拓展豐原市也是如此,最初的市街就是以慈濟宮為中心,開始形成,而有今日之市貌 。


現今慈濟宮山門

舊日豐原有土墩三處,相傳是大甲溪的漂砂形成的,較大一處在慈濟宮西側,形狀似葫蘆,因而稱為葫蘆墩,豐原之開發,肇始於此。如今,葫蘆墩隨市區開發已被破壞無遺,僅留下中正路旁一處小土堆,供人憑敬。

慈濟宮創建於何時,無據可考,約在清朝雍正之間,蓋張達京、廖朝孔開築葫蘆墩上下碑圳在彼時也。據傳有位少林高僧,由湄洲朝天宮恭請聖母神像三尊由台灣西海岸之良港梧棲登陸,肩上擔負著神像及行李,行至慈濟宮現址稍憩,要前往東勢或苗栗,將神像及行李擔起時,卻無法將神像提動,於是他便向聖母叩拜求聖筊,奉示要在現址鎮座,因此他便建兩、三間茅屋奉祀。當時治安要靠地方自衛,少林高僧便收徒授藝,漸漸慕名而來者眾多,此地也由幾間茅屋形成部落而成富春鄉,發展成為現在的豐原市。經歷代主持經營已初具大廟規模。

迨光緒五年,中部名宿「街長伯」林振芳,因慈濟宮年久失修,有傾圮之憂,登高一呼,發起重修改築,廟基由此肇始。今日慈濟宮後殿兩側拱門門額尚存,當年改築時所題「光緒己卯、慧眼、心澄、花月重建」字,後殿神案也題有「光緒庚辰陸年建修慈濟宮置」。

光緒二十一年,日軍據台曾一度被充為學校,迨民國元年地方士紳倡議修繕,推舉林慶通總代申請,募集二萬四千元,民國六年,公選張麗俊為總理開始修繕工作,整建工作長達九年,於民國十四年冬天竣工,耗時雖久而整體廟貌具已完全,如龍柱、石獅、石壁雕刻、花鳥柱、羅漢柱等........。又於民國五十四年第二屆管理委員會再度發起整修,爾後歷經數次整修,皆能顧及原有廟貌,風格依舊。民國七十年整修兩側殿,屋頂並增建前兩側鐘鼓樓,民國七十三年再增建廟口大牌樓。


慈濟宮坐南朝北,佔地達數百坪,埕場廣闊,兩側四株老榕,枝葉茂盛,廟口一對銅鑄獅子氣宇軒昂,仿照北京故宮天安門,護門獅的造型,氣派十足,全廟建築是三殿兩護龍式,前殿廟門分置四個門枕石雕以虎、象、獅、豹、花、鳥,樸拙可愛,兩側石壁各有龍、虎、人物堵下圍更分置雌虎爐圖案及其生動,前殿樑柱掛有橫匾:「海陸靖綾」,字體狂運,頗為生動活潑。宮內匾額頗多,而且以大著稱,正殿神龕上的樑柱有十餘尺大匾上書「海國安瀾」,其下有「海不揚波」,匾也有九餘尺。匾額非但以大著稱,更為許多名人所題,如「雍正四年神昭海表、御書」、「同治辛末年,明德馨香、甲子科舉人吳子光敬立」古匾,歷任省政府主席黃杰、陳大慶、林洋港、前副總統謝東閔、前副總統(現任總統)李登輝先生等各有墨寶,留置樑柱。慈濟宮前殿丹墀左右有聯:「慈愛在人間屹鳥閩花當被澤,濟施滿天下梯山航海盡霑恩」是前清工部侍郎丘逢甲親撰,另有「慈孝成神想當年白日化身香骨長留湄洲,濟施謂聖看終古紫雲護駕仁恩普被葫墩」木刻聯,後殿方石殿柱:「觀感匪遙舉眼金剛空色相,音容婉在誠心木偶獻慈悲」隸書聯。神龕聯:「雲結羅漢風吹移步入西天,雪作觀音日照化身歸南海」等,莫不是絕妙好辭,而且筆力猶勁、正、草、隸具一堂,儼然書法展示,令人目不暇給,宮內有兩對石柱與別處截然不同,一對立在前殿,上刻花鳥、鳳凰,一對分置後殿,刻十八羅漢,兩對石柱彫琢精美細緻,極其精彩。

慈濟宮前殿供奉天上聖母,湄洲媽祖奉祀神龕前置有清嘉慶十九年的大神案。兩側配祀千里眼、順風耳,彫刻俊美,是名匠陳駿檉的手筆,後殿主祀觀世音菩薩,配祀地藏王、地母娘娘、玉皇大帝、三官大帝、釋迦佛祖等諸神,兩側殿廊分置十八羅漢,造型生動,各具神態,是難得的藝術品。據說十八羅漢與觀世音菩薩、兩側護室的神農大帝、福德正神、關聖帝君等神像,都出自於唐山名師巧手。後殿丹墀處有山景水池等,是民國六十三年增建,假山植以花草,綠意扶疏,別具生趣,兩側殿廊一對書卷窗,石窗配以石刻竹節窗欄,分別書有「聽松風」「觀水月」分外雅緻。



慈濟宮兩側偏殿天井盡頭,分祀三山國王、註生娘娘。右廡為「漢壽亭」奉祀關聖帝君,左廡「稻香殿」供奉神農大帝,左廂是文昌殿,主祀文昌帝君,配祀國姓公、巧聖先師、司命灶君,右廂「伽藍殿」主祀城隍爺、配祀福德正神及諸位開山始祖祿位,後殿東南側蓋有慈濟大樓,一樓商場,二、三、四、五樓分置禪房,地下室則設立圖書館。

Tags:   慈濟宮 天上聖母 湄洲媽祖 奉祀神龕 清嘉慶 大神案 千里眼 順風耳 祀觀世音菩薩 地藏王 地母娘娘 玉皇大帝 三官大帝 釋迦佛祖 十八羅漢


5.3%